興隆臺區(qū)政務服務大廳“二合一”改造實現“少花錢多辦事”
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,興隆臺區(qū)政務服務中心以深化全省“綜合窗口”改革為契機,將原有的兩層辦公面積合并為一層,一來運行成本“節(jié)約瘦身”,二來優(yōu)化審批、轉變作風讓群眾辦事更省心,實現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效果。
過去,興隆臺區(qū)政務服務中心的辦事窗口占用大廈的二樓、三樓,現在經過合并改造,將全部辦事窗口整合、集中在二樓以內。這一調整看似簡單,卻用最直接的方式節(jié)省了可觀的運行成本——原有兩層樓的租金、能耗、設備費用、物業(yè)管理費用,如今一層樓費用即可滿足,真正實現了少花錢多辦事。
“二合一”改造的紅利不止在成本節(jié)約。在原有的兩層大廳中,一些跨部門業(yè)務的辦理,需要辦事群眾在兩層樓間折返,有時甚至需要折返兩三次,十分不便。如今所有窗口都集中在同一樓層,跨部門事項辦理無需上下跑腿,讓企業(yè)和市民獲得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務體驗。
如果說辦公面積的整合是“二合一”改造的外在表現,那么精簡辦事窗口、優(yōu)化審批流程從而實現減員增效,則是它的內在實質。如今,整合后的駐廳部門窗口人數從87人縮減至53人,政務服務窗口數已從75個縮減至34個。每個辦事窗口已經由原來的“一個窗口辦一件事”,變成了“一個窗口辦多件事”,即“綜合窗口”。通過這種模式轉變,群眾平均等待叫號時間從原來的10分鐘壓縮至現在的5分鐘,工作人員“忙閑不均”的問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。
在工作機制上,每個辦事窗口均按照“前臺綜合受理、后臺分類審批、綜合窗口出件”的模式運行,這種“受審分離”機制直接促進了作風轉變——各部門從“臺前”退到“幕后”,綜合窗口收件后由流轉專員傳遞材料,負責審批的人員與辦事企業(yè)、市民不再“面對面”接觸。“審批不見面”模式讓“門好進、臉好看、事難辦”的官僚之風就此消弭,杜絕了“廉政風險”,使群眾感受到作風轉變帶來的“春風拂面”。
據區(qū)政務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,中心還從隊伍建設入手,通過與盤錦高新區(qū)共用窗口人員、區(qū)內調劑補充力量等方式,既整合了資源,又節(jié)約了公務開支,切實提升了服務效能。同時,全區(qū)各街道、社區(qū)便民服務中心(站)也順利完成了改革精簡任務,窗口總數從221個縮減至156個。
從兩層到一層、從分散到集中,興隆臺區(qū)政務服務中心通過空間整合的“減法”,減出了厲行節(jié)約的實效;通過業(yè)務優(yōu)化的“加法”,加出了為民服務的溫度,擦亮了“精簡、務實、高效、為民”的政務服務鮮明底色,用更多看得見、摸得著的轉變,讓廣大群眾體會到了滿滿的獲得感。